关于视频素材的场序问题
4275 views
2014-10-11 17:37:02
一、为什么会有上场和下场
首先说一个常识内容:一个不停闪烁的光源,如果其频率达到每秒钟 50 次(也就是所说的频率 50Hz),在人眼中他是不闪烁的。我们家里的电灯炮就是一亮一熄的,所以在我们的眼中没有感觉到他是一亮一熄的,是因为频率达到了 50Hz。
根据这个原理,最初电视机每秒要传输的图像被定为 50 帧。认为这样图像在我们眼中才不闪烁。但是根据当时技术上能力,要每秒钟传输 50 帧图像很难办到。
这要根据显像管的工作原理说起。显象管的工作原理是:图像的产生是通过显像管后部的电子枪向屏幕发射电子,电子撞到屏幕产生亮点。
如果屏幕的分辨率为 720*576 的话,那么电子枪通过偏转线圈的控制从屏幕左上方开始,向右上方移动。一共要发射 720 个电子,然后向下移动重复 576 次后到达屏幕的最下方,通过发射电子的强弱来表示象素的亮度,完成一帧图象的传输。
这样可以算出来。电子枪每传输一幅图像要发射 720*576=414720 个电子。如果每秒钟要传输 50 帧图像的话、那么他的工作频率就是 414720*50=2073600/秒。这样高的频率电子枪无法达到,(真正的原因不是这样的,这只是图像的频率,图像要这么高的频率,信号的载波频率要求更高,更难达到要求,要讲清这方面的东西要很大的篇幅,再说我也不是很清楚,大家这样理解,意思是一样的)。
这就是产生上场和下场的最初的原因——科学家们利用视觉的滞留性,让电子枪不按顺序发射电子,而是每发射一行隔一行,比如先发射奇数行 13579……回头再发射 2468……利用两次扫描来完成一幅图像,因为视觉的滞留性,我们看到的效果是差不多的。这样在图像效果影响不大的情况下,电子枪的工作频率降低了一半,在技术上是可以达到了。这样就出现了所谓的“场”,从而出现“上场优先”“下场优先”。
二、什么是上场优先、什么是下场优先?
A:视频中图像的传送
如果把一幅图像分成上下两半,分两次送到我们手里,我们所得到的信息是完整的,重要的是要告诉我先送来的那部份是上面的还是下面的,我才能得正确图象。这就是“上场优先”和“下场优先”的意思。先送上部就是上场优先(1 就是奇数,奇数场)。先送下部,就是下场优先(2 偶数,偶数场)。
如果图像是一个人的全身像,我按正确的顺序摆放后,得到的图像才会是头在上面,脚在下面;如果顺序搞错了,那么就是头和脚在中间。图像的最上方和最下方都是人的腰部。
但是在视频中,因为图像的像素高,也就是分成了很多块,虽然顺序放错了,但是它的位移不会偏离的很远,我们肉眼观察不出来,所能发觉的就是有抖动、毛刺等。
具体的出现什么样的后果是跟视频的内容有关的。如果视频是单一、纯色的一个画面,那么不管场序正确与否,画面是没有什么不同的;如果是视频中是一个缓慢移动的物体,那么我们看到的可能是有些轻微的抖动,画面有些模糊。如果是一个有激烈运动的视频,那么就可能出现严重的毛刺。因为像素的内容变化大,一但错位,就很明显。
综上所述,一个视频信号在传送时,无论用上场优先还是下场优先都是可以的,重要的是要让接收设备知道所接收的信号是用那种场序,才能把图像正确的显示出来。无论视频是什么场序,播放时都是把视频所包涵的图像按顺序显示出来。
唯一不同的是在传送每个单位的图像时是先传奇数场还是偶数场。这就是视频的场序。
B:图像的存储为什么采集时要把软件的场序设成和 DV 的场序一样
无论是什么视频,存储时无凝都是把一序列的图片按顺序摆放,但是带有场的视频,它的每一幅图片又分成上场和下场两部分,在一幅图像应该占有的空间里,把上场放在前面还是放在后面。这也就是这个视频的场序问题,把上场放在前面就是上场优先。如果把这个视频导入编辑软件中,再把项目设置成下场优先,那么软件就把视频的上场当成下场,把下场当成上场,播放时像素发生错位,就出现了异常。
我们的 DV 在拍摄的过程中也是一个存储图像的过程,如果你的 DV 拍摄方式是下场优先,就是说它先把第一个图像的偶数场的信息记录在磁带的第一个位置上,把奇数场的信息记录在第二个位子上,然后把第二个图像的偶数场放在第三个位置,第二个图像的奇数场的信息放在第四个位置,依次类推……
在采集的时候就要把软件的项目设成下场优先,也就是告诉软件这个磁带记录信息的方式,无论采集后数据如何存放,它都会把第一个位置采集来的数据当成第一个图像的下场,第二个位置当成上场,这样视频才得已真实的再现。
这就是为什么采集时要把软件的场序设成和 DV 的场序一样的原因。